江苏伟帅塑业有限公司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中国的中小企业和成千上万的个体在这几年如何存活?

2017-2-9 17:18| 查看: 874| 评论: 0 |原作者: 江苏伟帅一号


  当前形势,非常严峻。
  当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时,大环境会更专注提高GDP发展速度,但如今大环境的重点主 攻对象是消耗过剩产能,迫切希望去库存。这些信息,任何一个企业家,或有心人,都会从近期各式媒体中能看出些许端倪。
  现在回过头来看看,我们一定能更加坚信这样的论断:大环境的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依赖债务增加和投资拉动。
  我们要注意两点,一点是大环境这次经济放慢到底会延续多长?另一点是大环境这次经济放慢到底会不会导致全面经济衰退?
  就如索 罗 斯最近所指出的,“中国这次经济问题核心点在于严重通缩压力”,人民币汇率遭遇热钱流出压力,资产泡沫遭受人民币贬值挤压,房地产泡沫遭受资产泡沫引爆,地产泡沫引发国民财富积累蒸发,财富蒸发导致全面陷入通缩状态,如此环环相扣,具有强烈的连锁反应元素存在,这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模式一模一样----这样的论断,这个论断的可以想象的后果,不可怕吗?
  连日本和美国都被套住了,印度和巴西经济都正在相继沉没着。这种情况发生,谁最害怕?当然是世界经济老大美国,自从QE货币政策结束后,美国刚刚踏入加息通道,这实在是一种光脚走火炭的险招,只盼能忍住痛走过去。
  美国表面上如今享受美元投资涌入,但问题是缺少经济发展空间,没有出现消费市场新突破口,投资虽然多,反而股市撤资涌现,都涌入国债储蓄了,甘愿当死钱。
  如今美国总统选举越来越近,恰恰竞选人的意见分歧越来越大,特朗普的民粹主义喧嚣吸引了大批保守主义支持者,这非常反常,证明美国人对于民主公平的信心有所动摇,宁可选择排外自保。
  欧盟同时面临难民和债务危机,而俄罗斯更面临着全面经济崩溃,只等着中国去救他们,你说这可不可怕?
  美国人非常明白,最怕的就是因为市场相互封锁导致引发战争,经济危机是产能过剩和产品库存无法周转导致的,战争却可以消耗掉这两种东西,二战就是这么打起来的,所以,美国最不希望挑起大国事端,引发大国武装冲突。
  我们回顾一下美俄两个这几年的过招吧,普京是个“媒体总统”,富于感性,爱恨分明,情绪化强,石油收入大增时打乌克兰,美国于是从石油降价入手反制,结果普京腹背受敌,不得不冻结乌克兰战事。美国没有预料到这么做自己也无法刹车,沙特干脆一降到底,却发现根本没有底,美国自己大量石油投资被套住了,国内新兴炼油企业面临大洗牌。中国过去几年到处找国外能源投资机会,如今这些投资都被套住了,对中石油等国企产生资金链压力,显然市场危机到了没有赢家的地步。
  如果中国那几个前娘生的国企如果发生真的崩溃,这对于与普通民众息息相关的生存环境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,大家可以想象一下,哪一天,我们的自驾车辆突然没有了油品供应,会发生什么连锁后果?哪一天,如果城市里那些退休的老人突然被告之领不了退休金,会发生什么?哪一天,如果物价奇高,是如今消费价格的两位或三位数倍,我们每月计划内腰包的钱根本不够购买我们如今去超市一次的开销,我们如何面对?
  类似于2008年可怕的再一次的金融危机如果可能发生,如何破解?除非这个地球能生出另个中国和印度,如同当年改革开放时代那样神奇地出现。我们这个国家,之所以可以风风火火发展三十多年,不是某某领导人智慧过人,而是中国民众被释放出门了,原本封闭的社会得以按照市场规律发展了,可惜中国经济学家太多,太多人要拍马屁,不愿正视这种事实,以为自己有多大权力,GDP就有多高速发展,导致严重透支国民购买承受能力,引发全面产能过剩,市场进入了萎缩局面。
  有人认为可以搞国企私有制来解决这个问题,可惜晚了,连众多的美国企业如此精干也无法拆解这种局面了,何况中国这些官僚国企?
  任志强说要“炸楼”或许真有道理。与其和别国交战,不如和自己的过剩产品和产能交战。日本靠韩战发展了工业和科技经济,中国靠和地球斗争发展了房地产经济,总要找到一个斗争对象才能调动积极性。
  “既有远虑,更有近忧”。现在一切求稳求平安,坚决不允大手花钱,坚决不能大笔投资,企业大批招人的举措是否应当再作斟酌?企业坚决不能养闲人想必是当然选择,但个人更应当不要挑三捡四,杜绝浮躁,收拢心神。“老老实实做人,踏踏实实做事”决不仍是挂在嘴上的口号。
  现在让所有人最头痛的是,在工作效率没有明显提高的情况下,生产成本,支出太高!——这可能是压垮中小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  我们所面对的选择是:如何和整个国家一同沉浮应对,未来几年是个生死攸关的时段。
  你我,都准备好了吗?

    手机扫码访问

备案号:苏ICP备10023548号-1| 江苏伟帅塑业有限公司

版权所有:江苏伟帅塑业有限公司|GMT+8, 2024-5-7 23:54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